从结绳记事到服饰之结、吉祥象征,中国结的前世今生。

中国结(Chinese knotting),一种从头到尾都用一根丝线编结而成的装饰艺术品,从古至今,中国结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,讲述着古老智慧的传承与发展。

“上古结绳而治”

早在远古时代,距今约两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遗迹中,就发现了骨针和各种带孔的骨、贝类等饰品,这表明人为加工的绳线至少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出现。而当先民们用这些绳线穿制兽骨、贝类装饰品或缝制衣物时,必然会产生简单的绳结。
除了绑缚功能外,绳结还被智慧的先民们赋予了另一实用的功能——记事。结绳记事,即人类在语言产生后、文字出现之前漫长的远古时代里的一种记录事实和沟通的方式。战国时期著作《周易·系辞下传》中就记载道,“上古结绳而治,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”,意思是在上古时代是用结绳的方式来治理天下的,而后世的圣人则将结绳改为契刻文字。可见“结”在很早时,就被先民们赋予了不同的意义。

“美观又实用的服饰配件”

到了春秋战国时期,随着社会经济、政治、文化等各领域的急剧变化,结亦从朴素的实用功能逐渐向审美功能转变。无论是器物、佩饰抑或是服装,均出现了装饰性的结。以佩饰为例,中国人自古尚玉,历来有“君子必佩玉”之说,而佩玉要借助绳带,必须要打结,因此玉与结产生了不解之缘。
唐代作为中国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,也迎来了中国结发展历史的高峰。这一时期编结工艺分工细致,出现了专门的编结作坊。唐朝时期服饰雍容华贵、异彩纷呈,胸、腰、膝等部位都应用了大量的结饰。而有名的万字结也源于唐朝。武则天长寿二年,梵文“卍”被采用为汉字,读音同“万”,被视为吉祥万福之意;而形似“卍”字向四端纵横延伸的万字结也常被用来当作结饰点缀衣物,以取“万事如意”“福寿万代”之意。
宋代,中国结饰开始商业化,产生了专门出售结饰的生意。北宋苏汉臣创作的绢本设色画《货郎图》便生动地表现了当时结饰售卖的场景。画中一株梅花树下,货郎手推货车,车上货物琳琅满目,其中就有各类结饰艺术品。宋代诞生了酢浆草结,就是我们常说的幸运草结,通常形似四叶酢浆草。传说遇到四叶酢浆草的人会得到幸运,而形似四叶酢浆草的结饰自然也被赋予了吉祥幸运之意。
宋-苏汉臣《货郎图》
明清是结艺发展的鼎盛时期。诸多日常用品,比如纽扣、香囊、荷包、扇袋等都能看到式样繁多、配色考究的结饰。由于古人的衣服多没有兜,因此所需物品几乎都需要用丝带悬挂佩戴。比如古人出门常带的牙签、耳挖勺和镊子等小工具,就经常成组串在一起系在腰间。《红楼梦》第三十五回中提到宝玉请莺儿为他打络子。所谓络子便是以线绳结成的各种花样的小网袋,通常系于腰间,以系配各类坠饰或装汗巾、香囊、扇子等随身小物。络子花样繁多,有一炷香、朝天凳、方胜、连环、梅花、柳叶等多种。

“幸福与智慧的象征”

中国的传统节日中,常常伴有中国结的身影。例如最重要的春节,在大年三十的晚上,长辈会将铜钱用红丝绳穿起来,再系上结,以求孩子能长命百岁。即使到了现代,中国人还是会习惯春节时在家里、汽车上装饰漂亮喜庆的中国结,或是用红绳搭配金饰并编上各式各样的结饰,为新的一年讨个好彩头。
中国结,既是我国古代文化传统的体现,又寓意着吉祥和对美好未来的展望。例如,“同心结”自古以来就是男女间表达海誓山盟的定情信物,早在南北朝时期便有南朝梁武帝萧衍的诗句“腰中双绮带,梦为同心结”;“盘长结”寓意相爱的人永远相依相随;佩玉上装饰“如意结”,惟愿称心如意;“吉祥结”取大吉大利之意;在烟袋上装饰“蝴蝶结”,“蝴”与“福”谐音,则寓意福在眼前。
从最初的记事之结,到后来的服饰之结、吉祥之结,这种充满古老智慧的艺术,已被当今设计师广泛地应用于生活之中,并随着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传播到了世界各地。结字,把我们同祖先思绪相连;结字,使我们与古人情意相通。正可谓是:天不老,情难绝,心似双丝网,中有千千结。在这个春节,挑选一款的中国结,赠予你爱的人,无论是随身携带或是挂在汽车上,都承载着开运辟邪、消除灾难、幸福安康的质朴心念。雪衣阁SheyGo多款中国结正在出售,款式多样,福气满满,让爱意与吉祥伴身,让挂念随结字牵动。
Back to blog

Leave a comment